日本車和中美德車相撞後,看著心慌,轉載量已破4000萬!

同款車型,賣到別的國家就用料紮實,來中國生產的或原裝進口到中國的都偷工減料!連防撞鋼樑都減薄了或省掉了!贏取暴利之後:
有些中國人就問:「為什麼我的車尾沒有防撞鋼樑?」日本就笑著對中國人說:「這是更安全的「吸能」設計!放心用吧!」
電視曝光了日本車偷工減料!震驚了整個中國的汽車界!轎車沒有防撞鋼樑! 日本車為什麼省油?
是日本車採用了某種其他車都沒有的新技術,致使其節油顯著,一年可省出「跑一趟萬里長征」的油?顯然不是!眾所周知,造車是一項已經非常成熟的技術,本質的改變幾不可能,剩下的只有細節。
其實,日本車省油只有一個原因,那就是車輕!
以中級車為例,1.8的日本車一般車重在1100KG左右,而德系和國內品牌車一般在1300KG左右,車重差別200KG,相當於3個成年男子的重量,比率接近20%。
車輕自然省油,當年德國人為了在省油上與日本車競爭,也在車輕上作過文章,採用了大量鋁合金配件,��因車價的大幅度提高而作罷,可日本車卻毫不猶豫的減薄了鋼板厚度。
車外殼和結構的鋼板厚度減薄了,車的總體重量降下來了,於是車就省油了,多簡單!可天下有這樣的好事嗎?不要迷信所謂日本的設計技術,沒有物質的支撐,全是無米之炊,1.0的鋼板減為0.8厚度,強度降低決不止質量相差上的20%。
還是讓我們看看碰撞實驗吧:一輛車以一定的速度撞擊在一堵重達數百噸的牆上,兩車相撞時,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等的,非彈性碰撞的結果,車身輕、車身剛度低的日本車明顯要分擔大部分能量,多出的那部分,可能就是車主寶貴的生命。其實很好理解,通俗的說就是一輛輕且軟的車與一輛重且剛度大的車相撞,後果會如何呢?試著駕車去撞沙堆和水泥牆吧,如果你開的是日本車,與別的同級車相撞,你撞上的就是一堵水泥牆,而對方撞上的卻是一堆沙。
這就是日本車省油的真相!
如果你注重生命,不妨經常去交通隊或網上查一查日本車在車禍中的表現吧!
最後用事故中的圖片來說話吧!
豐田漢蘭達,剎車失靈!

喜美和福斯

日產和福斯

福斯對日本


MAZDA

馬自達:(跳樓者既然無大礙.車頂都沒了)

喜美車頂被雪壓塌

再看看被壓的這些:(這些可不輕啊)

歐美車撞桿

再看看喜美撞桿

長安和日產

喜美和電動車

喜美和電凍腳踏車

喜美和電單車

馬自達和電動腳踏車

馬自達和摩托車

雅閣和麵包車

雅閣和麵包車

客車和飛度

客車和飛度,(買廢品剛好,都不用拆了)

本田和客車

中巴和喜美:(這就是「吸能」技術?)

卡車和三菱(這樣「吸能」也太誇張了吧?)

卡車和雅閣

卡車和奧迪:(卡車輪印還在)

這個更牛


日產--(還是很慘)

日產的泡沫后杠

本田(這個連泡沫槓都沒有了)

鈴木(這個后防撞鋼樑也沒有)

本田--這都成啥樣了

好車有很多,不一定要買日本貨,不能為了省油,最後賠上自己的性命吧!